查看原文
其他

七个习惯不简单

辉哥奇谭 辉哥奇谭 2021-03-14

大约在 15 年前,在Motorola的时候,我第一次接触到《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》。当时公司安排了一次全天的脱产培训,受训的人主要是一线经理。有位一起培训的一线经理说,她美国老板强烈反对她去上这个课,认为是老生常谈,没什么用。

但事后想想,幸亏我没有受到这种想法的影响,否则就要和「七个习惯」擦身而过了。(当然,这个同事之所以可以顶着老板的反对来接受培训,还是与Motorola当时重视培训的企业文化有关。如果公司安排了,员工也愿意学,直属老板反对是没有用的。这也从侧面看出公司文化的重要性)。

全天的培训下来,我只记住了一个习惯:「以终为始听起来是不是效果很差?其实不然,就是这个习惯在我今后十几年人生关键抉择中,多次帮到了我。一次是和情感有关的抉择,其他两三次是有关工作的选择,可以说,我的人生, 就是被这样的关键选择所定义。

每次遇到这种关键时刻,我往往是左右为难,而且没有人可以帮我解开谜团。

这个时候,「以终为始」这四个字就会出现在我的头脑中,我会给自己一两天时间,让我思考多年以后的情景。比如打算换工作时,我会问自己「10年之后回首今天,是否会后悔今日的选择」;当面临感情问题的选择时,我回想自己终老之时,是否会为今日的选择后悔。也会问自己,终老之时,我希望过怎样的生活。

投资习惯的培养也与「以终为始」密切相关,在我34-35岁期间因职业和财务危机陷入焦虑时,我想到自己必须严肃面对投资。我看了一些长期投资的书籍,其中的表格计算了30年左右的投资收益。通过这些「长期投资」的表格,我找到了未来生活的希望。所以,我投资是为了解决30年之后的生存问题,而非为了解决当下的消费问题。

因为这个出发点,我有几个与众不同的习惯。第一,我会用大量的「闲钱」去投资,时至今日,股票投资在家庭资产中占比远超50%;第二,坚持「买入并持有」的策略集中投资,我重仓的几支股票,都持有超过4年以上,未来会更久。

如果没有「以终为始」的习惯,我不会做今日之看似违反常理的选择。

大约两年前,在百度期间,我又一次接受了「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」的全天脱产培训。这次我又记住一个新的习惯:要事第一,并把它内化到每日的工作中。目前在工作中推广的OKR系统和日报工具,都是在强调「要事第一」的习惯。每当实践和推广这个习惯的时候,我就感叹:知道是一回事,深入理解并使用是另外一回事。

最近又一次拿起《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》,当翻到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模型图时,我突然发现,这也是一个很好的自我诊断工具。

比如我自己长期以来在「个人领域」的成功方面做的不错,积极主动、以终为始和要事第一都是我的个人典型特征。同时在「不断更新」方面做的也不错。

但是,我在「公共领域的成功」方面做的还有不足,比如在双赢思维、知彼解己、统合综效方面还没有达标。比如双赢思维,一般人都知道而且认为自己具备这种习惯,但是一旦碰到和个人利益相关的事情,是否真正具备双赢思维就能看得很清楚。很显然,「利益冲突」是检验一个人是否真正具备双赢思维的试金石。

于是我开始重新研读《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》,当读到吉姆·柯林斯(《基业长青》的作者)给本书写的序时,发现了我此前所忽视的内容,如下:

第一、七个习惯是「个人效能的标准操作系统,简单又好用」。

第二、《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》最重要的方面是强调「塑造性格」,而非「实现成功」 —— 我们所希望获得的一切结果,都应该始于「塑造性格」,这与中国的士大夫精神何其相似!

此书我们很容易读完,却需要花一辈子来读懂和践行。通过我们不断阅读,不断践行,逐步完善自己的操作系统,从每一天入手塑造自己的性格。对于「个人操作系统」的思考,我会在本周末知识星球置顶区与大家进一步分享。


参考文章:人生的要务:提高自己的思维层次

前一篇文章:如何照顾好身体?

参考书籍:《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》


74/365

点击阅读原文,即刻加入知识星球。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